
主持人:2001年春天,在安徽省砀山县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在县城西关梨园小区的建设过程中,人们意外挖开了一座古墓。
按道理说,盖楼挖地基,挖到一座墓,这种事并不新鲜,因为我们祖辈几千年的习俗就是土葬,谁也说不清我们的脚下埋葬着哪位祖先的尸骨。可是,这座墓一挖开,却引来一片哗然,因为这不仅是一座葬法奇特的古墓,墓主人的身份和死因就更是扑朔迷离,以至于五年过去了,这个谜团不但没有解开,反而越滚越大!那么,这究竟是一具什么样的女尸,能引起人们如此关注?关于她的种种传闻又是真是假呢?2006年底,走近科学记者介入了此事的调查!
建筑工地惊现清代女尸
2001年3月23日,安徽省砀山县梨园小区的建设工地,地基挖掘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可是,就在挖掘进行到三四米深的时候,工人们忽然发现,土里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还没等人们看个究竟,挖掘机的铁臂就被挡住了!
工人们扒开浮土,一块红漆木板隐约呈现在人们眼前,难道,挡住挖掘机铁臂的东西就是它?什么样的木板能够具有如此硬度?有人猜测,这很可能不是一块普通的木板,而是一口棺材!
果然,猜测很快得到证实,一个多小时后,一口厚重的棺材终于完全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中!急不可待的人们想立即打开棺材看个究竟,然而,这口棺材无论从坚固程度到密封程度都让他们始料未及,可这,也更加激起了人们的好奇!棺材里究竟埋葬着何等人物?重重保护之中,又裹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几个胆子大的工人想尽办法想撬开棺盖,但只是徒劳,最后他们不得不再次借助挖掘机的铁臂,才最终将棺盖打开!
一股奇异的香气扑面而来!在场的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棺材里躺着的,居然是一个身着清代服装的美貌女尸!王绍强是砀山县第五中学的美术老师,他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况。
王绍强:她的长相很漂亮,当时打开棺的时候,有很多的建筑工人第一眼看到她的漂亮就像睡着了一样,人的脸色比较鲜亮,和真的人的皮肤的颜色特别相同。
如果这真是一具清代的女尸,那么她至少已在地下埋葬了上百年,而一具百年的尸体,不但没有腐烂,反而有着活人一般鲜亮的容颜,这难道是真的吗?
不久,砀山县文物保护部门也得知了这个消息,然而,当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眼前已是一片狼藉!
姚百栋:23号的下午2点钟发现的,我们第二天的上午,上午10点钟赶到,这将近一天一夜了。
原来,当工人们打开棺椁,墓主人的美丽容颜着实让他们吃惊不小,然而更让他们吃惊的是棺木中的大量随葬品!
王绍强:很多的建筑工人第一眼看到她的漂亮就像睡着了一样,一愣,最后反映过来,因为看到这个女子身上带了很多的金银首饰,这才想起去拿,一个人拿了好多人都在拿,就是引起了一个哄抢,当时的衣服、帽子、头发也被拽散掉了!
姚百栋:随葬品是当时都抢走了,当时只有她的服装还是半穿半扬的,都撕的七零八落了。
女尸出土的地方原本是一片建筑拆迁后的工地,根本没有墓碑可寻,此时,随葬品又被哄抢一空,人们只能通过尸体所穿的服装判断,这是一具清代的女尸!
可是,从1644年清王朝建立到1911年灭亡,前后跨越268年时间,女尸又是什么时间被埋葬的呢?人们只能大致判定,这具女尸在地下的埋藏时间最长不会超过360年,最短也要在近百年的时间。
要让一具埋在地下的尸体历经百年而不腐,即便是在今天也非易事,何况科技并不发达的清朝?而她的尸体之所以能被煞费苦心地保存下来,说明这个女子绝非等闲之辈!然而,2006年底,当我们终于得见了女尸的庐山真面时,却无论如何难以相信,这就是传说中的美貌女尸?
传说中的“睡美人”缘何变成面目狰狞的干尸?
主持人:传说中的睡美人忽然之间变成了眼前面目狰狞的干尸,这仿佛狸猫换太子一般,真是太让人意外了!面对如此巨大的落差,我们不得不怀疑,当年在砀山轰动一时的所谓绝色女尸,会不会根本就是杜撰出来的!事实上,王绍强也告诉我们,当时,在挖掘现场,他本人根本就没有亲眼见到过女尸,因为他去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这时候女尸已经被文管所的人抬走了,而他对女尸的描述,其实都是从现场的工人那里听来的。
可奇怪的是,那些当时参与现场挖掘的那些建筑工人,又早已是不知去向,以至于我们记者在砀山调查采访过程中,一位都找不到。究其原因,我们猜想,一来,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本身流动性就比较大,二来,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怕被追究哄抢文物的罪责。当事人找不到,遗憾的是,当年在挖掘现场,女尸也没能留下图像资料。那么,传说与现实为何相差如此之大?所谓的美貌女尸究竟是子虚乌有还是另有隐情?这首先就成了一个待解的谜团!
由于找不到参与挖掘的工人,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女尸出土当天现场围观的群众。而当年女尸出土的地方,如今已经变成一片居民小区。
看来,王绍强对女尸的描述,与现场目击者的描述基本一致。在目击者们的描述中,这个躺在棺木中的女子身高在165厘米左右,身材修长、匀称,四肢的关节均能活动。女尸的皮肤细腻而有弹性,没有一点腐烂或脱水的迹象,虽然失去血色,却白皙得如同刚刚入葬一般。最让人们惊诧的是,她唇上的胭脂和精心晕染的红指甲居然也都保持着完好的色泽!
肌肤有弹性、关节能活动,显然,这是一具湿尸。所谓的湿尸,是指在埋葬相当长一段时间后,依然能够保有一定水分而不腐烂的尸体,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国的马王堆女尸。

庞颖娟:年龄看不出来,那时候她那个肤色好象有点暗一点了,容貌也看不清了。
很快,女尸被运到了砀山县殡仪馆。随后文物管理部门便与公安部门取得联系,一方面联合追查丢失文物,另一方面对尸体及墓葬的现场勘查资料进行分析。他们和所有人一样,都想知道这个离奇的无名墓主人到底是谁?谁知,就在此时,被冷冻的女尸却开始出现了脱水腐败的迹象!
将女尸运到殡仪馆冷冻本来就是权宜之计,因为砀山县的文物管理部门在当时根本没有能够处理如此特殊文物的能力!脱水、变色,甚至长出了霉斑!看着女尸一天天脱水、变色,甚至长出霉斑,工作人员一筹莫展!
据文物部门反映,尽管女尸出土后,随葬品几乎被哄抢一空,但身上的衣服还依然保存完好,装束雍容华贵。
她头戴一顶丝质的黑色葬帽,上嵌一枚金丝捻成的帽花。贴身穿一套素白色的衫裤,上身穿织有龙凤图案的锦缎短袄,下罩罗裙,外套一件长衫,长衫的前胸和后背处各缝有一块用金丝线绣成的麒麟补子,而正是这麒麟补子,首先让人对她的身份产生了巨大的疑问。
补子,是清代官服上区分不同官职的重要标志,文官绣飞禽、武将绣走兽,不同的品级,补子上所绣的图案都有严格的区分,而绣有麒麟的补子,正是清朝一品武官的标志。
主持人:一个颈部带着致命伤口的女子,一个可以穿着一品官服下葬的女子,一个尸体被精心保存历经百年而不腐的女子,这种种迹象都说明她的身份显赫、非同一般啊!可是,当地的史料却竟然对她毫无记载,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那么,难道说虽然她地位显赫,有人却要刻意隐瞒她的身份?或者是她的死因,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女尸生前身份蹊跷
陈幽婷:当时的切伤是一个T字型,我们也是感觉比较奇怪,但是她的切口边缘比较整齐。
如果这伤口就是她的死因,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人?事实上,不仅是伤口,女子所穿的服装首先就让人对她的身份产生了巨大的疑问,因为这些衣服不仅做工精美,用料考究,更主要的是它们有的织有封建社会只有皇家才可使用的龙凤纹样,而有的则缝有只有一品武官才可佩戴的麒麟补子。
庞颖娟:因为在那个年代,我觉得她的簿子秀的金丝麒麟,第二个她的服饰做工好,第三个衣服刺绣,不是平常的做工,从这一点说,她这个等级也是非常的高,不是说以前有富商人家不可能,还有就是我参考了,我也看到了明清年制,结果在清朝武官在一品。
主持人:在一个女人不许做官的封建社会,她却能穿着带有麒麟补子的服装下葬,并且服装织物的纹样中还带有大量的龙、凤这些象征着皇权的图案,况且死后尸体能被保存得如此完好,显然也非寻常百姓所为。这种种迹象足以说明,女子生前地位显赫,身份非同一般!可是奇怪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当地的史料却对她毫无记载,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好在此时,从当地公安部门传来消息,女尸被抢走的随葬品终于追回了几件,那么,不知它们能否为揭开女尸的身份之谜提供帮助呢?
被追回的的随葬品是几件纯金首饰。其中包括两根是金簪、一个帽花、一只耳环。
可是这样一来,女尸颈部的伤口就更加蹊跷了。因为如果这个伤口真的是生前所致,这显然是女子致死的原因,而从伤口的形状上来看,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他杀而非自刎,因为自刎,只要横着的一刀就足以致命了。
可是,如果是他杀,是谁如此残忍的杀害了一个弱女子,况且即便是要杀她也不需要这样下刀啊,这个T型的刀口,就仿佛是像佐罗这样的江湖高手,刻意留下的记号!
原来,2001年,砀山女尸出土后,尽管身份始终无人知晓,但有一种猜测却在当地广为流传,那就是,许多人认为,她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香妃!
女尸难道是传说中的香妃?
香妃,是近年来影视作品中一位让人耳熟能详的人物。
传说她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一位维吾尔族妃子,因为自幼体有奇香,故被称为香妃。可是,香妃的故事一直只是流传于民间,并无确切的史料记载,这里的人们又凭什么怀疑女尸就是香妃呢?
一个尾椎部位的赘生物,开棺时女尸所散发出的奇异香味,真的有可能是从这里产生的吗?
陈幽婷:我觉得没有道理,我是搞解剖的,从我们解剖和医学角度来看的话,那就是一段脱出的直肠黏膜,而且跟皮肤黏连的,大家在录像的时候也是看的很清楚,直接就是黏连,到目前没有哪里有报道,直肠黏膜脱出来就能发出香味。
民间流传的关于香妃的种种传说又是从何而来呢?据《清史稿?后妃传》记载,乾隆皇帝确曾有过一位维吾尔族妃子,但是她的名字不是香妃而是容妃,她也是乾隆四十一位后妃中唯一一位维吾尔族女子。如今许多人认为,所谓的香妃其实就是容妃。为此我们专门请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着名清史学家周远廉先生。
周远廉:要说香妃这个名字,历史上是没有记载的。但是从研究分析来说,应该说现在清史学家,从学者来说,基本上都有共识,民间传说的香妃,清朝亡了以后民国年间传说野史中的香妃,就是乾隆皇帝的爱妃:容妃。

揭开女尸不腐的原因
事实上,不仅香囊之说没有科学根据,经过我们的调查,所谓的香妃在历史上也并不存在,她的故事仅仅是民间传说而已。
尽管香囊之说被推翻,但女尸的直肠又为何会脱出体外如此之多呢? 陈幽婷:如果按照我们医学临床来推导的话,首先让我判断,我觉得她是生前恐怕有一个肛区的慢性疾病,有一个肛区就是慢性的脱垂,至于是什么原因病死的,现在无从知晓,就是说恐怕到死的时候因为很严重,所以一下子能够脱下来这么大一块,而且整个肛门的范围都比正常的要大。
难道这个女子的死因会与肛肠疾病有关?那么,她颈部的伤口似乎就更加难以解释。就在此时,我们在当年马王堆女尸的解剖录像中,意外地发现,她也有直肠脱垂!
为什么两具女尸竟然有着如此之多的共同之处,难道她们不仅尸体保存状况相同,就连生前所患的疾病也一样吗?难道是这种疾病对尸体保存起到某种促进作用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专门请教了北京医科大学病理学院院长顾江。
顾江:直肠从肛门里脱出来的,这个有两个原因,人活的时候不脱出来,因为肛门有一个肛门括约肌,什么都出不来。她死了以后这个肛门括约肌松驰,肌肉逐渐就被破坏,就是等于变成了一个窟窿,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外一方面原因她腹腔这个压力很小会增高,因为她这个腐败是从腹腔开始腐败的,腹腔里正常就有很多的细菌,这个细菌就会繁殖,就会产生很多气体,就会把那个腹腔里面逐渐消化掉,然后气体就会使肠管就像,那时候打开像香肠,是气体,像气球肚子鼓起来,这个时候压力大,就把肠子从肛门推出来。
事实上,顾江对砀山女尸直肠脱出的分析,也印证了当年专家组对马王堆女尸同一现象的说法:直肠脱出肛门,是由尸体腹腔内的细菌繁殖后产生的腐败气体造成的,这也是尸体埋葬后短时间内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即然她们的尸体内部已经开始了腐败,为什么没有波及全身,最终使尸体得以保存呢?
顾江:我觉得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她里面这个细菌繁殖所需要的气体,氧气,还有其它一些气体,因为细菌繁殖也需要一些各种各样的条件,已经被耗尽了。因为这个尸体在找到的时候,关键是密封的,就像真空一样,真空食物可以储存很长时间不变质,应该是一个道理。
那么,她们的墓葬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可以使尸体既保持新鲜湿润,又可以历经千百年而不腐烂呢?
在自然条件下,如果要让一具尸体不腐烂,即便是时很短的时间也是很难的。
因为人死亡之后,体内的细胞会很快开始自溶。细胞中的溶解酶释放出各种蛋白水解酶,使生物大分子逐步降解为小分子。除了这一自溶过程外,尸体还会受到各种细菌的侵蚀,使肌体组织腐败、分解。那么,砀山女尸和马王堆女尸为何都能够打破这种自然规律,让身体湿而不腐呢?
当初马王堆女尸出土时,人们发现,她的棺材里注满了一种红色的液体,辛追夫人的尸体就浸泡其中。经过分析,这种棺液中不仅含有多种可以防腐杀菌的中药成分,还含有贡和砷的成分,科研人员认为,这种神奇的防腐液,正是让马王堆女尸得以千年不腐的主要原因。
而尽管从埋藏的时间长度上,砀山女尸无法与马王堆女尸相比,但是她出土时,棺材里并没发现有什么防腐液体的存在。
尽管有特制的防腐液,尸体埋葬早期所产生的腐败气体,不仅使马王堆女尸直肠脱出了体外,就连眼球和舌头也凸了出来,而砀山女尸除了直肠脱出并没有后一种现象,这充分说明,她的防腐措施可能更利于控制尸体腐败现象的蔓延。
那么她的尸体保存靠的又是什么呢?
苏肇平是安徽省萧县博物馆馆长。女尸出土后,苏肇平曾经就她的不腐之谜做过深入调查。
苏肇平:我们到发掘的现场去看了一下,当时的深度大概有三四米深,旁边有一堆椁木。
中国古代的葬具有棺椁的区分,棺,直接用来呈放死者的尸体,椁,则是套在棺的外面,对棺加以保护。
苏肇平:椁是柏木的,这个棺是楠木的,这种木头都是很坚硬的,很耐腐,很名贵的,耐腐蚀,保存的时间长,这个棺具相当好,这是一个尸体保护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经过调查,苏肇平认为,砀山女尸下葬时共有一棺两椁,棺与椁之间,椁与土壤之间都有一种白膏泥充填,形成了六层完整的封闭。
马王堆女尸的不腐其实也得益于此。人们发现,辛追的尸体共用了六层棺椁,内三层是棺,外三层是椁,一个套一个,棺椁板都是整料。它们封闭得非常结实、严密,里外都涂有油漆,而棺椁之间也有一种白膏泥固封。那么,这种神奇的白膏泥究竟是什么?
主持人:看来,正是这种防水吸潮的白膏泥首先为尸体在地下营造了一个恒温恒湿的小环境。
除了独特的葬法和名贵的葬具为尸体营造了一个密闭防潮的小环境,使外界空气、细菌无法进入,砀山女尸的棺内还另有名堂。
的棺盖打开的时候,在里面倒出来一堆药,老百姓当时跟我们形容,说有很多像粉丝的东西,实际上那是灯芯草。
不仅如此,据当时目击者反映,女尸棺木中还有大量类似麝香、冰片、木香的药物,只不过因为没有得到收集保存,出土后很快风化了。
显然,在女尸下葬后,棺椁完全密封,外界的氧气和水分无法进入,使尸体完全封闭在一个温湿恒定的小环境中,此时她体内残留的细菌开始繁殖,产生的气体使肠道不断膨胀并将直肠粘膜推出体外,然而很快,棺内为数不多的氧气就被细菌消耗殆尽,使它们无法再继续生长繁殖,与此同时,女尸身下铺垫的大量中药材在释放出极具芳香气息的同时也具有防腐杀菌的功效。就这样,当最后一个细菌消

还原女尸容貌
主持人:原来,女尸出土时人们闻到的扑鼻奇香,其实就是防腐药物的香气,而并非女尸本身所产生的。
看来,砀山女尸的不腐与她独特的葬法和考究的葬具以及棺内大量的防腐药材是密不可分的。当年马王堆女尸被大动干戈地保存,因为她是一位丞相夫人,身份显赫,而眼前这个女子,她究竟是什么人,尸体为何也能被这样煞费苦心地保存呢?
如果她真的是一位身份显赫的贵妇,为何当地明清县志毫无记载,如果她是个深居豪门的女子,颈部的伤口又是怎么造成的? 那么,她的死到底是不是凶杀,这会与她出众的容貌有关吗?我们决定请刑侦专家介入调查!
根据死者的颅骨进行面相复原,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难的一种复原方法,许多刑事案件中的无名尸骸都是利用这种方法进行面相复原后,最终确定了被害人的身份。几年前,赵成文就是利用墓葬中挖出的颅骨,对《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进行了复原画像。而砀山女尸显然与此不同,她又是属于哪种类型呢?
赵成文:这个现在她应该是属于湿尸,湿尸就是我们国家马王堆那个辛追夫人尸体出来以后,就命名一种尸形,这个尸形就叫湿尸,所谓的湿尸,她埋葬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关键这个尸体具有一定的弹性,而且各个环节都能活动,保护的就是比较完整的这个尸体,我们现在就命名湿尸形。

女尸头戴黑色葬帽,外套一件长衫,长衫上缝着清代只有一品武官才能佩戴的麒麟补子,内罩一件锦缎短袄,短袄正中织着一个巨大的龙纹图案!
主持人:其实,正是女尸的这身装扮让人们对她的身份产生了诸多猜测。
女尸身怀有孕的可能性被彻底排除,说她与乾隆皇帝有关的传言也不攻自破!可是,如果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民间女子,这身奇怪的装扮又如何解释呢?难道人们对它的判断有误?为此我们来到了故宫博物院织造组,这里是专门研究清代皇家服饰的权威机构。

马王堆女尸出土后,人们惊讶地发现,这是一具沉睡了两千多年却显得十分新鲜的女尸:外形完整无缺,全身柔软而有弹性,在往她体内注射防腐剂时,她的血管还能鼓起来,完全像刚死的鲜尸。她肤色白皙,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手指、脚趾皮肤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关节尚可活动。马王堆女尸是世界考古历史上首次发现的历史悠久的湿尸,出土后震惊世界。几年前,受湖南马王堆博物馆委托,赵成文为辛追进行了面相复原。
根据目击者们的描述,砀山女尸出土时保存的新鲜和完好程度,应该不在马王堆女尸之下,但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如今女尸已变得面目全非,此时,她的面相复原又将如何进行呢?。
主持人:根据科学测算,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男性一般到20岁左右、女性到18岁左右就基本完成了,尽管因为遗传、营养、运动等因素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到25岁之前骨骼发育已经基本停止。面部骨骼的发育也是一样,也就是说,人到25岁,面部骨骼也就基本定型了,在此之后的变化,基本上就是肌肉和皮肤的变化。比如说,人胖了瘦了对脸型会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就是年过30岁以后,头面部皮肤会变得松弛,逐渐产生一些皱纹,这些因素都会对容貌产生影响。因此,赵教授选择将砀山女尸复原成一个25岁左右的容貌,是有道理的,这时这个女子的面部骨骼已经定型,而容貌又比较年轻。
她的身上为何又带有一品武官的标志呢?
殷安妮:这霞帔和衣服应该是一个一品武官的女眷的服饰。
所谓诰命夫人,是指封建社会受过皇帝封号的妇女,通常是高级官员的母亲或妻子,而凤冠、霞帔,就是显示这一身份的正式装束。
的确,女尸的身材高挑,四肢修长,显然生前并不肥胖,如果是一个年轻的姑娘,那么,她的腰腹部应该更加苗条。而现在,即使是在肌肉已经脱水、内脏已经粘结的情况下,她的腰部却依然比骨盆还宽,这不能不让人对她的年龄产生质疑。
去世前能正常进食,出土时肌肤白皙丰满,显然,这个女子不像是死于某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她的死因很有可能是某种突如其来的原因!而这个原因究竟是急性发作的疾病,还是致命的外伤呢?
就这样,一个无辜的女子,就这样失去了人们煞费苦心为她保持了二百七十年的美丽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