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自然科学与古文明科技
this site the web

—怪湖湖水每天3起3落曾涌起上万条蛇 (图)



龙潮湖湖水每天早、中、晚时都会有规律地涨落。



 与湖南交界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一个山坳里有个龙潮湖,周围没有沟渠与湖相连。但湖水每天早、中、晚时都会有规律地涨落。这处武陵山区的小小湖泊,怎么会像海水一样涨潮?近日,记者前往探访了这一奇观。

  湖水每天定时翻腾

  龙潮湖位于秀山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清溪场镇龙凤村,与国道326线的直线距离仅约30米。有些名不副实的是,它其实只是一个水面不到两亩的水塘。“龙潮湖没有外来的水源,湖水大多是从湖底冒出来的。”当地68岁居民肖富强称,龙潮湖以前叫沙坝龙塘。正常情况下,每天早上8点、中午12点及下午四五点,湖水都会有规律地涨落。每次涨潮时,湖水翻腾近半小时,水位涨近1米。随后水位持续退落1小时左右复原。

  秀山县商贸旅游局工作人员刘斌证实,他们曾数次前往考察,水是从3个“龙眼”里冒出来的。记者见湖面长有浮萍,但3个“龙眼”处却没有任何漂浮物。下午5时许,是当地百姓所说的“退潮”时间,记者在湖边一块石板上做了一个记号。半小时后,水位果真下降了十多厘米。

  湖底曾涌出万条蛇?

  当地人称,3个龙眼很深,8根箩索接起来都探不到底,曾有重庆来的潜水员潜下去30米,没有再敢往下。在龙潮湖靠山的一面,往坡上斜走20多米,有一个被树木遮蔽的天坑,深不可测,当地人说是龙潮湖的“气孔”。“我们希望专家解释这种现象。”当地村民说。肖富强老人说,龙潮湖的水主要用于当地村民灌田。1982年6月,曾有近两个月不下雨,庄稼地开裂,龙潮湖也变成了一个只有簸箕般大小的水凼凼。

  但到了当年农历六月二十三,突然一声闷响,“龙眼”里腾起水柱。浑水一直冒了三天三夜,还涌出了上万条蛇。好多人都赶来看热闹,湖周围坡地上站满几千名围观群众。农民随便用撮箕往浑水里一撮,就能撮到大大小小20多条蛇。

  当地有意开发旅游

  秀山县商贸旅游局的刘斌告诉记者,当地村委有意开发龙潮湖景区,并已列入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设计,龙潮湖修建占地1000平方米的游泳池一座,比湖低2米,涨潮时湖水外溢形成瀑布;湖心修建4座六角亭,以浮桥相接,每亭中央摆设一张“涨落潮升降桌”。桌上摆放棋类、牌类和琴类等各种娱乐工具,湖水上涨时,桌面自然升降而座椅不动,持续1小时后,桌面降到原来的位置,让人直接感受潮涨潮落。

  湖水涨落是虹吸奇观

  昨日,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队高级工程师谭开鸥得知这一消息,非常高兴。她告诉记者,这应是非常罕见的“虹吸现象”。龙潮湖位于石灰岩地层,3个“龙眼”正是跟地下虹吸管连接的通道,当地下水装满时,就向外涌水,形成“涨潮”。“晚上也应涨潮,只是没人看见而已。”谭开鸥说,按当地人的说法,应该约4小时涌水一次,即全天涌水6次,但晚上涨潮没人注意。

  谭开鸥表示,这一地质奇观的确非常难得,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她称,市探险协会将前往科学考察,有望进一步揭开秘密。

中国最后穴居部落巨大洞穴似世外桃源 (图)


中国最后穴居部落

洞中居住着吴、王、罗、梁四个姓氏的20户近百口苗族人。据国家旅游局考证,这是亚洲现存惟一的“穴居部落”。

是世外桃源?还是固步自封?2007年1月10日中午,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水塘镇塔井村中洞苗寨,当时在洞穴中的32名村民的合影。洞中居住着吴、王、罗、梁四个姓氏的20户近百口苗族人。据国家旅游局考证,这是亚洲现存惟一的“穴居部落”。





政府和社会资助成立的中洞小学,操场上挂着用竹子做成的简易标语牌。这里现有8名教师,一些洞外的孩子也到这里上课。记者 郭铁流 摄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水塘镇塔井村,丛山之间,海拔约1800多米、接近山顶的洞穴里,住着20户苗族人家,他们的栖身之地叫“中洞”。上世纪50年代,他 们和祖辈从居住了百年的“下洞”往上迁徙,搬至中洞,这一住就是60年。

为了让他们从洞穴中迁出,当地政府想了很多法子,甚至在不远的山下修建了新房,但是只有几户人家愿意走出洞穴。生活在隐秘的山间,他们的生活却并不闭塞, 媒体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这里有了通讯信号和电,很多人家有了电视机,但是除了电视机,家里面基本上家徒四壁。2003年,洞穴内成立了一所小学,很 多住在洞外的学生每天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到洞里上课……





洞外400米的地方就是当地政府为洞中居民修的房屋,但这些房屋大多被废弃,村民们普遍愿意住在洞里。




镜子里的明星招贴画,山外的流行元素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这里的人们。 2007年1月9日,下午6时,太阳快要落山,一个女孩甩着树枝,赶着两头牛走在半山腰上。不远处的洞穴里,传出阵阵狗吠,间杂着孩子清脆的笑声荡在山间,晚归的人们开始忙碌晚饭。

这是一个建在洞穴里的“部落”,洞深230米,宽115米,高近50米。房屋建在冬暖夏凉的洞穴中,饮水来自洞顶滴水,谷物种植在洞口附近的山坡上;清一 色竹制的房子、牲畜棚圈和厕所,沿着洞穴内侧围成半圆;最深处是洞中的小学,操场上高悬的竹帘上书“严教勤学,面向未来”8个大字,学生们已经放假,在洞 中享受他们的假期;只有50岁以上的妇女,还穿着带有苗族印迹的传统服装,年纪稍长的人只会讲几个简单的汉语单词;一些人家的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在家 的都在忙着从山下运砂石修水窖,水窖修好,会缓解洞内取水难的危机。




竹篱笆墙前,用方便面盒种的兰花,这些城里人看来没用的东西被巧妙利用。




细细的小路曾是洞中居民了解山外世界的惟一途径,现在这里有了卫星电视。 30岁的罗妹要一家,是洞穴里生活最好、观念最超前的一户人家。她和丈夫王启国花了将近2万元,在接近洞口的地方,盖了一座2层楼的木房,里面有8张客 床,出租给偶尔的探访者。这是洞内惟一的一座木房,惟一的初级旅馆,也是惟一有电话的人家。公用客厅里有电视、VCD、冰柜、电磁炉、一次性塑料杯等等, 供客人使用。罗妹要没读过书,丈夫只读到小学2年级。几年前,山下的一个朋友经常把外面的客人带到中洞,其间,有人给罗妹要出了这个主意。盖房买家电的钱 都是辛苦养猪赚来的,罗妹要的汉语说得断断续续,脸上却露出坚毅,她说“以前的日子很苦,现在才好些”。夫妇俩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小名花香,罗妹要认为洞 里的生活“很好”,她不想搬到山下,希望以后能招个上门女婿。

跟罗妹要不同,51岁的王凤忠希望孩子以后到外面生活,只是“要常回来看看我们”。他的大儿子在贵阳学缝纫,二儿子在山下读初三,小女儿由一个来过中洞的 外国人资助,在山西读书。 在中洞小学上六年级的王艳,兄妹三人跟祖父母一起在洞中生活,他们的父母在广州打工,是这里外出打工最远的人,爸爸妈妈已经两年没有回来了,爷爷用寄来的 钱买了一台电视机。王艳长着一张清秀的面庞,乖巧懂事,今年小学毕业后,如果她继续读书,会到山下的镇里,那是她去过的最远的地方。





家家都在修小水窖,在洞中吃水是一个大问题,旱季时洞中的水就不够了




孩子在看电视,母亲在准备午饭。现在洞中已经有5户人家有了电视机。 在政府和社会的资助下,2003年,洞里开办了一所小学,附近山里的孩子也就近到这里读书。四年级的教室里,“学习园地”上贴着几幅学生自绘的画,有学生 说将来要当医生,还有一个孩子说梦想“有一天在广州骑自行车”。目前小学共有8名教师,师资力量匮乏。几年前,河南姑娘王东灵曾自愿到这里支教,跟洞内的 学生和老乡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她在一次车祸中骨盆受伤,伤愈后在其他地方继续做支教老师。

山下不远处,当地政府修建的砖房大部分被闲置,问及原因,得到的最多回答是:贵州多雨、山下路滑,洞内不漏雨、洞外潮湿不易储存柴火,洞内群居安全,云 云。这些理由,听起来多少有些不符合逻辑,又或者,是这个习惯群居的洞穴部落不想给自己试着搬到山下的理由和机会。 在城市人看来,中洞里的人家似乎过着世外桃源般的隐居生活,然而,事实上,他们付出了比山下人更多的辗转辛劳,日子也相对清苦。但是,洞里的大多数人宁愿 维持现状,很多人还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沿袭这种生活方式。如果迁徙至山下,对他们来说将是一次巨大的变化,所以,山下,也许对他们有诱惑,但始终敌不过这个 洞穴之家

小女孩15年前的信 鲽鱼当信差

日本千叶县一名渔夫,今天从海上捕到一条鰈鱼,鱼身上竟然黏着一封日本小朋友写的信。好奇的渔夫循线找到写信的女孩,发现这封信竟然是15年前所写,让渔夫不敢相信鰈鱼也会当信差。


这封信25日信归原主,只不过写信人已从小学生长成了大学生。


日本千叶县「第八大德丸号」渔船船长君野喜好日前在犬吠崎海湾捕鱼时,从海底捞到了一条鰈鱼,惊见鱼身上有一封信,还有扯断的线和红气球碎片。


信文出自一名小学生手笔,自我介绍是川崎一所小学一年级的六岁小女孩,在1993年小学120週年庆活动中,将这封信藏在气球内随风放飞。


这封附上学校住址的信写道:「我们的学校已有120年历史... 如果你捡到这封信,请回信给我。」君野船长看了很好奇,循线试着去找发信人,竟然真给他找到了。


只不过这位当年的小学女生,现在已经是早稻田大学二年级学生,名叫白髭奈津实。君野说,把信洗过后,发现信纸很干净,字迹清楚可辨, 他还以为放飞这封信的是现在二、三年级的孩子呢!


白髭奈津实今天到千叶县拜访船长,从船长的手中拿回这封信。她说,当年只是好玩放飞这封信,没有想到15年后竟然有鰈鱼带回来音讯,真的好像是天方夜谭一般。

男子稻田中发现11只罕见橙色蝌蚪 (图)



国际在线消息: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连日来,日本大分县由布市一男子在当地稻田中接连发现了11只奇特的橙色蝌蚪,便把它们赠送给大分水族馆,供游客参观。  

据水族馆工作人员介绍,这种蝌蚪之所以呈现橙色,是因为体内缺乏黑素色素。据悉,能发现这么多只橙色蝌蚪的情况尚属罕见,这种蝌蚪在宠物市场中身价不菲

世界上最残忍的疾病!活生生把人变成石头人

这种怪病被称为进行性肌肉骨化症(FOP),是世界上最罕见的疾病之一。医学统计数字显示,进行性肌肉骨化症每200万人中才会出现一例,目前世界上共有600例。而有史以来,全世界患上这种疾病的患者也不过2500人。


英国诺森伯兰郡贝林哈姆地区的罗伯特·金霍是进行性肌肉骨化症受害最严重的患者之一。他3岁时就被诊断患上了这种罕见的遗传性基因紊乱疾病,当时医生称,根本没有任何方法能够治疗甚至治愈,而且金霍的病情是全英45例同类病例中最严重的,因此医生预言年幼的金霍最多活不过6个月。

然而金霍却奇迹般地活了50年。如今,他的颈部已经被逐渐定型不能再转动,膝盖也已被固定无法再抬起和移动,同时,双腿也成为两根坚硬的“石柱子”。除此以外,金霍的每一寸肌肉都变成了骨头,臀部关节和颚骨被骨化,胸腔的肋骨合并在一起,成为名副其实的“石头胸膛”。由于胸腔被骨化,金霍的肺部受到影响,唿吸变得很困难。但53岁的金霍却因此成为知名的“石人”,同时也成为英国进行性肌肉骨化症患者中最年老的幸存者。

为此,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金霍就选择站立,试图以一种优美的姿势将自己的躯体永久性地固定起来,成为一具永不倒下的活雕像。如今,金霍的“梦想”正在慢慢实现。他一动不动地站立在一副架子里,静静地等待着自己成为石像的那一天来临。

这一切听起来像希腊神话中点人成石的魔咒,但却真实地发生在身边。科学家又将这种疾病称为“石人综合征”,因为这一可怕的疾病将使人体上的骨头朝不正常的方向发育,首先是脚趾畸形变大,接着是颈部、嵴骨和肩膀,最终肌肉渐渐消失、骨化,逐渐转变成一具骨头人。换言之,患者的骨架之外会积聚越来越多骨头,最后人体僵硬、固定成形——或者是U形,或者胳膊折叠在一起,或者腿盘在一起,或者双腿立成人字形,结果好像石头人一样,无法再做任何运动。


最可怕的是,这种疾病不影响人的智力和认知能力,因此患者会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悲剧,并在悲剧的煎熬与痛苦中慢慢死亡。居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苹果谷的桑迪·李是进行性肌肉骨化症的另一名受害者。现年49岁的她已经一动不动地在床上躺了20年。她黯然表示:“我就像一块木头,从头到脚没一个地方能弯曲。”更令她沮丧的是,有人甚至曾把她当成一具人体模型。


因此,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整形外科医师、进行性肌肉骨化症专家弗雷德里克·卡兰认为:“这是最残忍的疾病,它完全囚禁了患病的人。”“它剥夺了许多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穿衣、吃饭,甚至是咀嚼和上厕所。”


更加可怕的是,患上这种疾病的人通常非常脆弱,像玻璃人一样,只要轻轻一碰,他们的关节就会像吹气球一样鼓起来,然后下一步就是长成新骨头。


18岁的文森特·惠兰就是班级上的重点保护对象。惠兰来自美国加州的中部城市弗雷斯诺。他回忆起第一次遭遇这种疾病时说,当时他只有9岁,那天他去外公家的游泳池游泳,突然感觉腿部生疼游不动了,幸好外公及时把他救上来。从那以后,他的脚就跛了。原本父母以为惠兰只是腿脚抽筋,但是医生告诉他们,惠兰得了进行性肌肉骨化症。一年后,妈妈忽然发现儿子的嵴柱边侧长出了杏树皮一样的凸起物,后来凸起物越长越大,甚至长成了“驼峰”,最后“驼峰”虽然消失了,却留下了一串嵴骨,导致惠兰的胳膊失去活动能力。慢慢地,惠兰的脖子也石化僵硬了。

现在,已经成为大一新生的惠兰过着和别的同学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他的宿舍里到处是辅助机械,有辅助拿东西的,有辅助穿袜子的,有辅助梳头洗头的。他的同学也被告知严禁推他或拱他,因为任何形式的碰撞都可能导致他的身体某一部分拱出来,轻则一颗牙齿或一个疫苗痘,重则关节凸起,然后像吹气一样鼓成新的骨头,十分痛苦

18岁的文森特·惠兰乍看上去身板笔直,其实脖子的肌肉已经石化了,他正利用机动装置协调一些动作。

为此,卡兰带领研究人员花了很大力气对这种怪病进行研究,现在终于查出了病源——罪魁祸首竟只有一个基因。


研究人员发现,这个基因是ACVR1,控制着体内的三种骨骼形成蛋白(BMP),直接影响着骨骼的形成和修复。但当ACVR1发生变异后,如本身多复制了一个或两个,就会改变原有的基因信息,导致骨骼形成和修复的信号紊乱,遂产生大量错误的蛋白质。

卡兰因此惊叹:“没想到一个基因的破坏威力这么大!虽然人类的染色体内有600万个基因字母,但是只要其中一个出现错误,就像恐怖主义者一样‘遍地开花’,导致肌肉和软组织一整套功能受损,最终畸形地产生另一副骨骼。这个过程是很恐怖的,相当于把一个电灯泡变成一个原子弹。”

拯救“石人”造福人类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科学家了解进行性肌肉骨化症的发病原因,进而找到治疗方法,而且还能帮助研究者深入认识骨骼生长,为治疗骨质疏松症、嵴椎损伤或运动性骨损伤等骨质常见疾病找到更好的方法。


除此以外,研究人员还打算利用这次发现的原理在实验室里培育骨骼。这样一来,不能再生的骨折损伤或骨骼畸形就可以用人工培育的骨骼来弥补了,整个过程就好像为机器添加零件一样。

 

超自然科学与古文明科技

古文明一直是现今无法想像的谜团, UFO一直是人类科技无法跨越的领域,奇珍异兽总会令人大开眼界! Ancient civilization has always been a mystery today can not imagine, UFO has been unable to hum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ross the field, rare animals will always an eye-opener!

使用政策 Usage Poli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