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自然科学与古文明科技
this site the web

宜兰苏澳渔民捕获近两吨大白鲨 (图)


电影中的大白鲨今天出现在南方澳渔港!宜兰苏澳藉渔船「金胜发十三号」日前在台湾东北角外海作业时,意外捕获到一隻重达近二千公斤的大白鲨,渔民今天将它拖回渔港後,立刻以新台币二十五万元左右卖出。


  「金胜发十三号」渔民表示,他们当时在海上捕获这尾大白鲨时,因为体型太大,无法放在船上,因此利用渔网将它从近海拖回渔港,今天上岸时吸引其他渔民及民众围观,并抢着和它一起拍照。


  苏澳区渔会说,这尾大白鲨经过秤重後,重达一千九百三十公斤、长约五公尺,立刻被以一公斤一百三十二元的高价买走,总价约二十五万元,比起一般鲨鱼一斤只有三、四十元,高出了四倍。


  买主黄通明表示,这样的大白鲨连牙齿都能卖到好价钱,而且光鱼刺就有近五十公斤,以鱼刺市价一斤二千元来算,应该还有小赚。


  这条大白鲨在拍卖後,立即被宰杀切割,单单鱼肝就堆满两大桶,还有一些鱼卵与胎身中的幼鱼被取出。


  当地渔民表示,他们已有约二十年没看过这么大的鲨鱼进港,它可能是成年己怀孕的母鲨,由於非常飢饿,当它在追逐渔群时,才游到近海遭渔民捕获。


  宜兰县农业处表示,这种大白鲨目前国内还没有禁捕,渔民的捕获与拍卖行为没有违反相关法令。971107

鲨鱼遭过度捕猎 已面临濒临绝种危机

摘译自2008年2月19日ENS美国,麻州,波士顿报导;蔡秦怡编译;蔡丽伶审校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的年会於18日闭幕,一名鲨鱼研究专家在会期间告知院士,数量一度丰沛的鲨鱼正逐渐从全球的海洋中消失,部分种类并面临濒临绝种的危机。

目前全球大型鲨鱼的生存状态,由主张《濒危物种红皮书》的国际自然保育联盟进行评估的工作。

评估报告中发现,许多大型鲨鱼物种的数量,较前减少了一半以上。此种状况导因於对鱼翅与鲨鱼鱼肉需求的增加、娱乐性的鲨鱼捕猎行动、以及鲔鱼与箭鱼的捕捞,同时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鲨鱼因混获(bycatch)而遭到捕猎。

任职於世界自然保育联盟辖下的鲨鱼保育特别小组成员,同时身兼斯克雷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SIO)博士後研究员的包姆(Julia Baum)对此表示,「在几乎无法遏止捕猎鲨鱼的高度压力之下,许多鲨鱼都面临了濒临绝种的危机。」

包姆补充,「我们特别忧心的是,属於沿岸常见物种的双髻鲨,因过度捕猎、同时其鱼翅在鱼翅贸易市场的高度需求,将列入2008年《濒危物种红皮书》名单中,并编列为全球性濒临绝种的等级。」

包姆此外并指出,在公海裡捕鲨是不受限制的,她同时也支持近期正式通过的、关於即刻限制捕鲨的联合国决议。此外,她也支持关於鲨鱼鳍的一项禁令,也就是只除去鲨鱼鳍,却将奄奄一息的鲨鱼弃置於海中使其等待死亡。

由包姆与其後的麦尔斯(Ransom Myers),在过去5年於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所进行的研究,显示大西洋西北部的鲨鱼数量已有减少的趋势。以全部种类观之,从70年代早期迄今,鲨鱼数量降至原本的50%。对很多大型的沿海鲨鱼种类来说,其数量减少得更多—如虎鲨、双髻鲨与黑鲨减少的数量已超过95%。

第一份关於地中海海域的鲨鱼与魟鱼生存状态的《濒危物种红皮书》评估报告於2007年11月公布,报告显示,有42%的物种面临濒临绝种的可能。除了混获之外,过度的捕猎也被视为数量减少的主因。

鲨鱼保育特别小组计画研究员吉伯森(Claudine Gibson),同时为此评估报告的共同作者,其表示,「从魔鬼魟到天使鲨,牠们在地中海海域的数量之少,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了。」

吉伯森补充,「研究分析显示,对於鲨鱼与魟鱼来说,地中海是全球最危险的海域。同时,因人类在海床的捕捞活动极为频繁,底栖动物在地中海域生存的风险也就越高。」

AAAS年会上公布的最新研究建议,鲨鱼应沿着调整过的路径,往设置良好的栖息地迁徙。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生物遥测技术实验室主任克里姆立(Peter Klimley),其使用电子标籤来追踪双髻鲨在东太平洋热带地区的迁徙路径。实验结果显示,在鲨鱼迁徙的途中出现数个中继站,包括从墨西哥到厄瓜多的沿岸群岛。

新种哺乳动物象鼩 (图)



(法新社巴黎三十一日电) 动物学家今天表示,他们罕见的在坦尚尼亚发现一种新种哺乳动物,这种形似鼩鼱的灰脸森吉(sengi)以小群落的方式生活。


森吉也称为象鼩,是一种生活于森林地面的小哺乳动物,身上覆有皮毛,食虫维生。


这些颇为自豪的科学家表示,人类迄今已发现十五种森吉,但是新发现的森吉真的相当独特。


这种被命名为Rhynchocyon udzungwensis的森吉,重量达七百公克,身型较已知的任何森吉大约百分之二十五,站起来头和肩膀均较其他森吉高。


这种森吉是加州科学院科学家拉斯邦和义大利特伦托国家科学博物馆的罗维洛所发现。他们的发现刊载在最新一期的英国「动物学杂誌」上。


观察森吉长达三十年的拉斯邦在加州科学院发布的新闻稿中说:「这是我的生涯中最令人兴奋的发现之一。」


他表示:「这是超过一百二十六年来,首度有大型的象鼩新品种被发现。打从我首次将其中一隻拎到我们的摄影棚时,我就知道一定是新品种,不仅是因为牠独特的颜色,更因为牠好重!」


新闻稿中说,这种森吉有「独特的灰脸和乌黑的下臀部」。


科学家迄今仅发现两个新种森吉的群落,牠们蛰居在约三百平方公里的森林地上。


新种森吉二零零五年首度被罗维洛安装在坦尚尼亚乌德宗瓦山丹堵鲁森林的摄影机拍摄到。


他和拉斯邦二零零六年三月重返该地区进行为期两周的探险,并捕捉到四隻新种森吉,做了四十回观察。


象鼩仅生活在非洲,是行一夫一妻制的动物。


新种森吉的学名Rhynchocyon udzungwensis取自早期发现牠们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认为牠们是鼩鼱,但因牠们有着长而具有弹性的大鼻子,故加个象字,称呼牠们为象鼩。


反讽的是,最近的分子检验显示,相较于鼩鼱,牠们与大象的血缘更近,是一种名叫Afrotheria的哺乳动物集团成员,一亿多年前在非洲演化而成。

动物弄虚作假-半真半假有利进化 (图)


两只印度八哥张开嘴巴找水



科学家研究,发现体型越大的青蛙,叫声越低沈

和人一样,动物也会“弄虚作假”。根据人类的历史记载,从鸟类、青蛙、甲克类动物到灵长类动物以及类人猿,这些动物都有欺骗行为。


一直以来,生物学家对存在于动物界的欺骗现象感到迷惑不解。因为欺骗会破坏动物之间的信任,不利于进化。最近,科学家通过最新研究找到部分答案。他们发现,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更偏向真相和谎言的混合体,换句话说,半真半假才最有利于动物进化。


本报综合报道 如果你经过一个池塘,听到蛙声一片,你可得听仔细了,因为当中可能有一些青蛙在“撒谎”。雄性青蛙通过鸣叫声来显示自己有多强壮。体型越大的青蛙,叫声越低沈,一只强壮的雄性青蛙所发出的低沈的鸣叫声足以吓退那些试图侵入它领地的同类。


虽然大部分青蛙都是诚实的,但是也有一些会弄虚作假。一些体型较小的雄蛙会刻意压低自己的声音,造成自己体型强壮的假象,借此吓退那些本来比它们更强壮、能够战胜它们的同类。


和人一样,动物也会弄虚作假,青蛙只是其中一种。根据人类的历史记载,从鸟类、甲克类动物到灵长类动物以及类人猿都有作假的记录。至于现代人就更不用说 了。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学家史蒂芬·诺维基在《动物沟通的进化》一书中表示:“人类之间的沟通充满欺骗,你只需要读一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就能够看出这一点。”


诚实的“代价”


一直以来,生物学家对存在于动物界的欺骗现象感到迷惑不解。欺骗应该会破坏动物之间的信任,但是,举例来说,为什么青蛙仍然一直相信低沈的蛙鸣声 意味着青蛙的体型巨大?科学家通过最新的研究找到部分答案: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更偏向真相和谎言的混合体,换句话说,半真半假最有利于进化。科学家表 示,这一点在一只动物面对一群动物“观众”的时候最明显。对于一群“观众”来说,保持诚实可能并不是最好的做法。


有关动物相互欺骗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伊索寓言》的年代。


1883年,自然学家乔治·罗曼斯在其着作《动物的精神进化》一书中,对动物的欺骗行为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到了二十世纪中期,科学家已经开始记载一种动物 欺骗另一种动物的现象。例如,一些无毒的蝴蝶经过进化,可能会长出与有毒蝴蝶一样的花纹,从而震慑它们的天敌——鸟类。但是,在动物的同类之间,诚实通常 还是占据上风——动物给同类发出有危险的警告、雄性动物在搏斗中充分显示自己的力量、动物宝宝让父母知道它们饿了——这些诚实的行为让发出信息和接受信息 的双方都能受惠。


但是,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存在一个漏洞,可能会让动物中的“骗子”有机可乘。举例来说,当天敌接近的时候,劳伯鸟通常会向同类发出警报。但是在有些时候,劳伯鸟可能会发出假的警报赶走同类,好让自己独享美食。


设想一下擅长欺骗的劳伯鸟,它们通过欺骗占有更多食物,从而能够哺育更多后代。与此同时,诚实的劳伯鸟则会处于劣势,它们找不到足够的食物来哺育更多后代。当假警报行为变得普遍后,自然选择的天平就会向那些不容易受骗的劳伯鸟倾斜。


群居诱发欺骗?


本报综合报道 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乔纳森·罗威尔博士还表示,当雄性青蛙发出低沈的警告声的时候,其他青蛙必须进行判断,它们或者听从警告后退,或者忽略警告发出袭击。 但是袭击必然带有风险性,因为有可能发出警告的青蛙并没有在弄虚作假。罗威尔说:“很多时候,发出挑战的青蛙并不愿意冒险。”


有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不同动物种类弄虚作假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离群索居的动物可能会进化成更诚实的动物,而群居的动物可能更擅长欺骗。如果这一理论被证明是正确的,那么人类将注定成为最擅长欺骗的动物。


科学家还发现,动物还会通过欺骗来惩罚“窃听者”。以青蛙为例,雄性青蛙在追求雌性青蛙的时候会发出一种特殊的鸣叫声,然后再对被吸引过来的雌蛙发动追 求。但是有时候,雄蛙发出求偶的叫声,却是为了对其他雄蛙发动袭击。这是因为有一些雄蛙在“偷听”到雄蛙的鸣叫声后,会闻风而动希望可以借机把雌蛙抢过 来。如果雄蛙总是很诚实的话,它们可能会输给那些狡猾的同类。但是如果它们通过欺骗发动袭击,它们就能够把狡猾的同类赶走。科学家表示,从中可见,自然选 择更偏向于欺骗,尽管在这个过程中雄蛙可能也会误把“好伙伴”赶走。至于雌蛙,它们当然是选择信任雄蛙的求偶声为妙。


动物欺骗行为多种多样


当科学家根据这一理论建造数学模型的时候,他们发现欺骗行为会对很多沟通基本形式造成破坏。为此,科学家希望能够找到诚实比欺骗更占上风的情形。以色列特 拉维夫大学的生物学家阿莫兹·扎哈维通过研究发现,当弄虚作假的“成本”相对较高的时候,诚实才会占据上风。扎哈维根据这个理论构建了精细的数学模型,并 且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个理论。


扎哈维以公鸡为例,公鸡通过又红又大的鸡冠吸引母鸡,因为这意味着它们很强壮,而母鸡选择强壮的公鸡,就能生出健康的小鸡。因此从理论上来说,那些虚弱的 公鸡可以通过长出又红又大的鸡冠来糊弄母鸡,但是虚弱公鸡要长出大鸡冠,比强壮公鸡付出的代价要大很多,因此,经过折中,虚弱的公鸡就不会选择这种欺骗行 为。


科学家表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动物界里诚实的行为仍然存在,不会完全被欺骗所取代。


最近,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乔纳森·罗威尔博士就动物信号建立了一个更复杂的模型,这可能有助于解答为什么欺骗行为如此普遍的问题。此前的模型只能研究动物 单对单发信号的情形,但是在现实世界里的信号很少如此秘密。罗威尔表示:“信号的传递并不是以单对单的形式发生,而是发生在公众中间。”


罗威尔表示,发信号方与不同受众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在某种情况下,诚实的信号是最好的,但是在信号传递过程中,可能会有“窃听者”利用这些诚实的信号来 为自己牟利。罗威尔的模式显示,诚实和欺骗行为处于一个稳定共存的状态。有时候发信号方可能会发出不诚实的信号,但是受众依然相信信号是真实的。

这只兔子够肥吧 (图)



德国一名农场主人三日展示他所饲养的约十公斤巨兔。粮食问题严重的北韩已引进这种兔子,并邀请这名专家在今年四月到北韩传授饲养这种巨型兔子的技术。欧新社九十六年一月三日

揭秘古代惊人酷刑用动物处死人类

用动物行刑的历史可能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悠远。众所周知,公元前7世纪,亚苏巴尼巴尔,亚述国鼎盛时期的国王,就曾经把他的囚犯扔给巨犬。埃及人也做过同样的事情,只不过他们更喜欢用鳄鱼罢了。

  马达加斯加皇后拉娜瓦罗挪一世以残暴闻名,被称之为“女尼禄”,她特别钟情于蜥蜴类的动物,直至1861年去世为止,她每年都要处死上万人,而其中大多数囚犯都是奉命在满是鳄鱼的河中游泳而亡。数十个世纪以来,因所用动物的不同,犯人或被吞噬,或肢体残损,甚或被压死。

  在伽太基和印度,犯人被大象碾作粉尘。19世纪初的游记作家杜蒙.杜尔维耶在他的《环游世界》一书里,向我们描述了在锡兰时,他曾经亲眼目睹过怎样用大象行刑:大象用鼻子将犯人卷起,抛往空中,犯人落在大象的獠牙上,穿透身体而亡。最具凌辱性的莫过于用狗来行刑,然而在全世界却广为流传,在中东、日本、非洲,甚至在欧洲。

  西班牙人在其外侵过程中出口了这种行刑方法,让成千上万的印卡人和阿兹将克人死于兽口。日耳曼人有一种刑罚是专门用来对付女囚的,他们把女囚挂在野马上,直至把她拖死。墨洛温火和法兰克人偶尔也用类似的刑罚。法国历史记载过布鲁娜奥的故事,这位奥斯塔西亚王朝的女王便是被她最大的对头、诺斯特里亚王朝弗雷岱贡女王之子克罗泰尔二世处以该暴刑。也有历史学家说她被分尸而死。这无关紧要,因为分尸刑就是用四匹马拴住四肢,使之与躯干分离,也属于动物行刑的一种。法国和英国经常用此刑处死杀死长辈的罪犯。在印度,马通常为牛或大象所取代。

  在亚洲、中东以及非洲,则经常用单峰驼。要知道,曾一度成为乍得总统的伊塞纳.阿布雷,绑架团伙的头子,就把法国政0府派去的加洛班少校绑在了一只单峰驼上,作为对法国政0府要求释放人质的回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吉尔吉斯人、匈奴人、蒙古人也是把他们的囚犯拴在马尾上处死的。在欧洲,甚至到 17世纪还有类似的刑罚,只是已经比较罕见了,最有名的例子当然是和玛兹巴这个名字连任一边的。

  波兰国王让.卡西米尔五世的年轻侍从成长于俄罗斯的一个家庭,别人都说他是被基督促抚养大的。尽管如此,他还是将一种荒诞放荡的生活带入了波兰宫廷。可他不慎撞见了一个波兰贵族的通奸行为,于是他被脱光衣服,抹上沥青,拴在一匹性子暴烈的马上,那马狂奔不止,一直把他拖到了乌克兰。还有玛兹巴,哥萨克人接受了他以后,在1687年公选他为战争首领,皮埃尔.勒格朗想用他来对付勒勒人的入侵以保卫自己的疆界,可是他最终背叛了哥萨克人,投入了瑞典国王查尔斯十二世的怀抱。

  然而瑞典人被打败了,玛兹巴无异于自杀。玛兹巴的行刑场面吸引了那么多的文学巨匠及画家,从拜伦到维克多.雨果,还有贺拉斯.维来、德维伊、查塞里奥等等。奥斯曼王朝骑兵团的首席教官穆勒.亚里山大向我们描绘过,在19世纪中叶,土耳其人把猫塞进基督徒肥大的短裤里。

  但是对动物行刑的难以想象的迷恋,恐怕无人堪与罗马人相比。罗马曾盛行一种被称作“勒索死”的刑罚,这是一种溺刑,但是在溺死之前,罗马人将犯人连同一只猴子、一只公鸡、一只狗、一只猫以及一条蛇一道放入皮袋,再将袋口用线缝好。当然,之所以选择这些动物,那都是有着严格的象征意义的,然而关键还是在于要让这些动物在犯人身上留下深深的伤痕。

  埃及人也做过同样的事情,只不过他们更喜欢用鳄鱼罢了

  整个古罗马帝国时代都非常流行观看猛兽吃人,这是法典所允许的,并且成了竞技场和杂技场最为引人入胜的节目之一。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种刑罚方式源于一种伽太基的传统做法。

  起初,这种刑罚只用于异族人和罗马军队的逃兵。然而很快,罗马人就将之用于奴隶身份的人,作为加重刑罚的一种标志。

  再后来,猛兽吃人成为最具侮辱性的刑罚,专门用于那些罪犯、抢劫犯、逃跑的奴隶以及基督教徒。的确,他们与这种刑罚的历史是分不开的,但是该处死方法远非他们的专利,早在他们使用之前,这已经是一种传统的行刑方法了。一般说来,在牵入猛兽前,先要让犯人游场示众,在他的脖子上挂着一块写有判决理由的标牌。然后他被绑在石柱或横架上,而这块标牌就被钉于其上。

  所有类型的猛兽都被用于该刑:狮子、豹子、老虎、熊,但是人们也用流狗、狼甚或普通的狗,所有的动物事先都着实被饿了一阵,或是被囚禁得接近狂怒。然后它们被牵入轨道,顺序非常考究。观众经常逾万,都很在行,各自有各自的喜好:有的喜欢看老虎,因为老虎一下子就把犯人吃个精光;还有的喜欢看熊,能恰恰相反,往往是慢慢地、一点点地将犯人吞噬。

  有人喜欢大象和公牛,它们总是先把犯人给踩扁了,然后将他们抛向空中。迪尔塞就被脱光衣服绑在一头狂怒的公牛上。还有因为乔.瓦迪斯而不朽的丽吉娃,她是被挂在一头原牛上的。还有人特别偏好狼、孟狗或战犬,这些动物同样非常凶残,它们的特点是慢慢地、长时间地把人撕碎,使之受到无尽的折磨,它们总是成群结队地把犯人拖到沙滩上,弄得他肢体难全,面目全非;犯人一时半会儿不得死去,尽管意识仍然清醒,但是肢体残缺得——用马夏尔的话来说——早已“不成人形”了。

  通常猛兽只吃一半就饱了,扔下奄奄一息的猎物,于是在节目结束以后仍需给犯人再来上一刀。

  用来行刑的不仅限于猛兽。在竞技场上,野猪、奶牛甚或山羊也随处可见,例如公元77年,在里昂的那次基督教徒大屠杀中。基督教徒行刑记往往能撰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来,安德罗克莱斯即为其中一例。在他被行刑的数月前,他曾替一只狮子技出了爪子里的一根刺,于是当他被扔入猎豹群中时,这只狮子杀死了猎豹,将他救了出来。竞技场主席德律绪斯赦免了他,因为他相信这狮子是他的保护神。

  众所周知的布朗迪娜也是为狮子所救。人们把她吊在一只网中,想用公牛的角将她顶死。阿德里安治下的弗斯坦和约维特也被四头饥饿的狮子放过了一马。还有于连,安提奥什竞技场里的猛兽据说只是轻轻舔了舔他。至于这座城市的大主教伊尼阿斯,狮子虽然把他掐死了,不过还是替它保了个全尸,并且没有在他的身体上留下一道伤口。

  但是不管这些死里逃生的故事是真是假,死于此类刑罚的人究竟有多少呢?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估计。大多数古代史学家估摸在十万人左右。还有一些人,例如说《古罗马帝国史》的作者格雷瓜尔估计是在一万左右,据已有资料来看,这个数字是太少了一点。

  用野兽吃人的刑罚开始早在公元纪年以前,在基督教会统治之下仍得以持续,一直延续到公元5世纪。

  在长达七个世纪的时间里,根据阶段的不同,这类用野兽行刑的刑罚或盛行或相对沉寂,行刑的方法自然也有所演变。开始犯人——有时是一人,有时是一群人同时行刑——是被缚地面对野兽的攻击,后来不再被绑着了,但是仍然赤手空拳。接着,犯人可以得到一些轻型的武器,这样就可以延长犯人抵抗和恐慌的时间。有的犯人在最后倒下之前甚至能杀死一头到两头野兽。延长行刑的时间开始只是为了增加观众的乐趣,后来这类的行刑得到了彻底的戏剧化,经过精心的导演,野兽的出场和犯人的死亡构成了整出戏的大结局。例如,人们会让囚犯穿上赫拉克里斯的服装,并给他一支狼牙棒,到了最后一幕再让公牛出场,将他抛到云雾中去。

  历史学家于贝尔.蒙泰耶曾记述过,通常,在真正由演员所出演的戏剧中,我们都会安插上一两个女囚,结局时,按照戏剧发展的逻辑,她们会为肢体强健的动物——常常是象征着淫荡的熊或驴—一所“占有”。如果她们没有死去,也会就地被秘密绞死。

  这些死于非命的猎物固然值得同情,但是要知道,动物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为,即便不充当这种刽子手的角色,在角斗中,在人类互相残杀中,在竞技场的围猎中,动物依然是首当其冲的。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区能够与罗马相比,拥有过如此之多的食肉动物。有不少历史学家都指出过,仅仅把罗马一次围猎过程中所使用的动物聚集起来,那就将会是欧洲最大的一座动物园。罗兰.奥盖提请我们注意几个数字。比如说,在为了庆祝科里塞建朝的活动中,一次就割喉杀戮了从非洲带过来的九千头牲畜,如果我们相信苏埃托纳所说的,其中五千头是一天之内当着公众的面杀死的。历史学家这样说道:“罗马改变了大陆的动物状况,而当我们想到在将近七个世纪的时间里,在圆形竞技场上所穷尽的动物,真的不能不感到目瞪口呆。”

  还有凶残的鸟类,也没有为那些心理反常的人所忽略,因为他们总是在找寻着别致的行刑方法。宙斯处死普罗米修斯不就是极好的一例吗?这位从天上盗取火种,在某种程度堪称人类造物主的天神便被绑在高加索的一块岩石上,这样恶庭就可以随时来噬取他的心肝,好让他永不复生。

  印度原始社会马奴的民法典就曾规定,用鸟类行刑是合法的。犯人往往被埋至肩膀或颈部,好让秀播趁犯人活着的时候享用它们的盛宴。在木桩刑和十字架刑中也经常有类似的情况发生,用来加剧犯人的痛苦,就像雅尼纳.奥布瓦耶在《十三世纪以前的印度日常生活》一书中所形容的那样,“这类最为凶悍的猛禽啄食他们的脑袋和眼睛,禽嘴尖利如匕首”。的确,犯人不论是死是活,只要被抛至野外,都得忍受恶鸟的袭击:在东方,是雕、鸯或其他猛禽,在欧洲是小嘴乌鸦和大乌鸦。让我们回忆一下这样的场景吧:数千只乌鸦在蒙特弗贡的上空盘旋,它们的嘴因沾满了犯人的鲜血而变得通红!人用尽了一切动物来屠戮他们的同类。除了我们所列举的这些,人还用过晰赐、蛇、啮齿动物甚至昆虫。

  今日位于埃塞俄比亚境内的纳帕塔城有座奥蒙神庙,其间的神父便在法老埃尔加迈的命令下被授给鳄鱼果腹。北欧海盗拉尼阿尔.罗德布若被活生生地塞进了蝗蛇桶。在法国、荷兰和英国都非常流行一种刑罚,就是扒了犯人的衣服,在他的肚子上反扣一口锅或一只笼子,里面放上老鼠、即或睡鼠。接着再把锅点燃加热,或是在笼子的底部用小火惹得那些动物惊慌乱窜。为了逃命,它们就会咬开犯人的肚子深入他们的内脏。在荷兰的乌恩城,数十名天主教徒就是这样被处死的。

  在拉丁美洲、中美洲及非洲的一些地区,最可怕的刑罚之一就是将犯人置于膜翅昆虫动物之中,或称蚂蚁,蚂蚁往往百万只地成群移动。它们一路上能把一切都吃得干干净净,一头马也不过需要四十八小时便能被啃噬一空,只剩下一副骨骼。在18世纪中叶,摩洛哥还存有这种“蚂蚁刑”,而在巴西、乌拉圭和几内亚以及亚里桑那的部分印第安地区,一直到19世纪末仍然有类似的刑罚。

  同一时期,法国境内洒利岛的一些苦役监狱的独裁者们仍然偏好这种“慢死法”。1893年6月八闪电报》上登出了来自某监狱的一封秘密信件,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记载:“你们瞧,虽然不可思议却是真的发生了,你们可以看到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树脚下正是一个蚁窝。宪兵在犯人的腿上和屁股上涂上粗红糖,用来引诱木薯蚁,因为这种蚂蚁具有尖利而强健的触角……”

  飞虫也未被遗忘。早在公元前1500年的赫梯人已经会用蜜蜂处死偷蜂者。十八个世纪后,在罗马,所谓的“叛教者”于连国王再一次使用该刑,只不过换用了马蜂。

  鱼类能侥幸逃过这些执法者与施刑者的想象吗?当然不能!脂鲤和鲨鱼,尤其是身长可以达到两米的大海鳝经常被用来行刑。海鳝胃口极大,凶残暴虐,跨部长有极其尖利的牙齿,但肉质细腻鲜美,罗马人专门饲养以食其肉。迪奥克雷西安就有很多活鱼舱,经常把犯人扔进去。他也不过是效仿维蒂厄斯.波里翁,罗马一个以残忍闻名的美食家,他早在两个世纪以前,就用类似的方法惩罚他的奴隶,哪怕他们只犯了一点点小错。有一天,奥古斯特到他家去吃晚饭,席间有个奴隶打碎了一只酒杯,就被他扔进了活鱼船。愤怒的国王于是砸碎了屋子里所有的玻璃制品,把碎片塞进了活鱼船。

  狮子救英雄

  安德罗克莱斯是罗马的一位奴隶英雄。拉丁语历史学家奥鲁日尔曾为我们讲述过他的故事。安德罗克莱斯因是个基督教徒而遭到逮捕,被带进了竞技场投入兽群中。但是令观众大为吃惊的是。一头非洲巨狮来到他的身边,任由他抚摸,就像一只驯服的小狗。

  国正让人把安德罗克莱斯带到他的百前,门地缘由,安德罗克莱斯告诉他、早先他曾是非洲的一名奴隶,出逃后曾解救过这只狮子,替它投出了穿掌而过的一根利,并与它一道在藏身的洞穴里生活了三个月。竞技场主席德律绪斯请求国王赦免安德罗克莱斯一死。国工不仅同意了,其至将狮子赠送给他、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常被用来证明动物是可以识人的.
 

超自然科学与古文明科技

古文明一直是现今无法想像的谜团, UFO一直是人类科技无法跨越的领域,奇珍异兽总会令人大开眼界! Ancient civilization has always been a mystery today can not imagine, UFO has been unable to hum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ross the field, rare animals will always an eye-opener!

使用政策 Usage Poli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