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自然科学与古文明科技
this site the web

权力的魔咒!希特勒用“卐”作为纳粹标志

 “卍”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徵,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誌。随着古代印度佛教的传播,“卍”字也传入中国。

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剎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徵。它被画在佛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 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中国佛教对“卍”字的翻译也不尽一致,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 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

“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种是左旋(“卐”)。佛家大多认为应以右旋为準,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进行的。这个被佛教徒视为吉祥和功德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符号,竟被希特勒用来做了他的党旗标誌。当然这与佛教毫无关係。

希特勒亲自设计的党旗为红底白圆心,中间嵌一个黑色“卐”字。希特勒对他们设计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象徵”。他在《我的奋鬥》一书中说: “红色象徵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徵民族主义思想。‘卐’字象徵争取雅利安人胜利鬥争的使命。”后来,希特勒还为他的衝锋队员和党员设计了“卐” 字臂章和“卐”字锦旗。

希特勒选“卐”字做标誌的原因,有几种说法。一说是根据纳粹党名设计的。纳粹党的意思是“国家社会党’,在德文中“国家”和“社会”的字头都是“s”,两个 字头交错重迭在一起,就形成了“卐”字形状。

不过,佛家“卍”是金色,纳粹“卐” 是黑色。另一种说法是美国学者罗伯特•佩恩提出的。佩恩认为,希特勒从小就有一股崇拜权威,追求权力的强烈慾望。小时候,他家附近有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修 道院的过道、石井、修道士的座位以及院长外套的袖子上都饰有“卐”字标誌。希特勒崇拜院长的权势,把“卐”视为院长权威的象徵.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院长 那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佩恩认为,这是他后来选用“卐”字做党旗符号的原因。

还有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受到一个名叫“新圣堂骑士团”反犹组织的影响。这个组织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秀的民族,必须保持其纯洁的血统,世界才有希望。 这与 希特勒的观点是一致的。这个组织的发起者是一个传教士兼占星家,他为希特勒占卜,预言他日后将是震憾世界的人。听了这些话,希特勒很振奋。这个组织的标誌 符号就是“卐”字。所以,他在后来设计党旗时,选用了这一符号。

这一颇具神秘色彩的“卐”字称号,曾使无数纳粹党徒为之疯狂,他们曾聚集在 这一旗帜下幹尽了坏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战败,这一标誌也随即被粉碎。但是, 2000年11月,一位英国记者却在离柏林110公里处的一片丛林中从高空拍到了一幅用树木组成的“卐”字这一法西斯标誌。它是由48棵与周围不同树种的 树组成的,长度和宽度均为60米,线条分明,标誌明显。这48棵树属落叶松,周围都是四季长青的针叶松.春夏两季它们没有区别,但每到深秋和初冬,落叶松 的叶子逐渐变成黄色,一个黄色的“卐”字符号便凸显出来了。

据查,这是希特勒活动猖獗时,一个法国乡下的土财主特意栽种的。照片一经刊出,立即引起人们的抗议,纷纷要求法国政府立即将其剷除.法国法律也不允许在任何场合公开展示纳粹党标誌,所以这个由树木组成的纳粹标誌很快就被消除了。

玛雅文明的秘密 (图)

许多人都听说过“玛雅”这个文明的传说,大部分人对于玛雅人的印象与美洲丛林脱离不了关系。提到玛雅人,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一群身着鲜艳羽毛服饰的印地 安人,绕着圈圈在月光下进行着神秘的仪式,中间站着法术高强的祭司。的确,玛雅人居住的地点就在今天的中美洲,神秘的遗迹也在幽静的丛林里,然而有几个人 知道,玛雅人跟远在地球另一边的中国人与蒙古人有密切的关系。他们留下来的巨大石造遗迹与高超的艺术作品,连今天的技术都望尘莫及。今天我们何不放下原来 的观念与看法,重新深入玛雅人的故居,看一看他们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民族与文明。

发现过程
西班牙人在十六世纪时进入南美洲,他们以入侵者的角度占领这个全新的大陆。当时中南美洲的住民过着原始的农业生活,对于西班牙人的坚船利炮自然是毫无招架 之力,很快地,西班牙人也将他们的信仰带到此地,有两个传教士,看到了当地人信仰巫术与迷信,就放了一把火把他们所藏的古老典籍全部给烧毁了。谁知道这些 书不是别的,它们正是消失已久的玛雅人遗留下来的知识宝典,里面详细记载了他们当年辉煌的科学成就与文化。也许是天意如此吧,今天研究玛雅文明的学者只能 从断简残篇中拼凑出玛雅当年的盛况。
丛林里的巨石遗迹
玛雅的金字塔可说是仅次于埃及金字塔的最出名的金字塔建筑了。他们看起来不太一样,埃及金字塔是金黄色的,是一个四角锥形,经过几千年风吹雨打已经有点腐 蚀了。玛雅的金字塔比较矮一点,也是由巨石堆成,石头是灰白色的,整个金字塔也是灰白色的,他不完全是锥形的,顶端有一个祭神的神殿。玛雅金字塔四周各有 四座楼梯,每座楼梯有九十一阶,四座楼梯加上最上面一阶共三六五阶(91x4+1=365),刚刚好是一年的天数。
玛雅人非常重视天文学的数据,他的建筑里处处都是这些关于天体运行规律的数字。除了阶梯数目外,金字塔四面各有五十二个四角浮雕,表示玛雅的一世纪五十二年。
玛雅的天文台也是充满特色的建筑物。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不论是在功能上或外观上,玛雅的天文台与现在的天文台十分类似。以凯若卡天文观测塔为例,建筑在巨 大而精美的平台上,有小的台阶一阶阶地通往大平台。与现在的天文台有些相似,也是一个圆筒状的底楼建筑,上面有一个半球型的盖子,这个盖子在现在天文台的 设计是天文望远镜伸出的地方。底楼的四个门刚好对准四个方位。这个地方的窗户与门廊形成六条连线,其中至少三条是与天文相关的。其一与春(秋)分有关,另 两个与月亮活动有关。
这座凯若卡天文观测塔是遗迹中最大的天文观测塔,其它遗迹也有类似的建筑。他们在位置上都与太阳及月亮对齐,近年来考古学家认为古时候玛雅的天文学家建立了一个地区性的天文观测网。

这些建筑物以今天的角度看也足以令人称奇。以玛雅金字塔来说,巨大的石块如何切凿,搬运到丛林的深处,再把一块块十几吨的石块堆积起来,堆高至七十米处, 要是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及起重设备,是难以完成这个任务的。而生活在丛林里的民族,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功夫,建立一个天文观测网?历史记载,望远镜是伽利 略十六世纪才发明的,接着才有大型天文台的出现,而天文观测网的观念是近代才出现的,这样的观念可说是相当先进。由此可以肯定的是,玛雅人当时的科学与今 天相比毫不逊色。
失传已久的天文数字与历法
我们从小学的阿拉伯数字一定没有人会觉得很了不起吧!不过就是1、2、3、4、5、6、7、8、9、0这十个数字的排列。也许大家不知道,这个0的观念是 阿拉伯人从印度带到欧洲的,古时候欧洲人没有这么简单的数字概念。希腊人擅于发明,但他们必须用字母来写数目;罗马人虽然会使用数字,但只能用图解方式以 四个数字来代表。

玛雅人使用一点、一横、与一个代表零的贝形符号来表示数字
考古学家研究玛雅人的数字系统时,发现他们的数字表达与算盘的

算珠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使用三个符号:一点、一横、一个代表零的贝形符号──就可以表示任何数字。类似的原理今天被应用在电脑的“二进位制”上。
这种计数方法,可以使用于天文学的数字,在瓜地马拉的吉里瓜所发现称为石标的雕刻石柱中,记载着九千万年、四亿年的数字。
玛雅的历法非常复杂,有以二六○日为周期的卓金历,六个月为周期的太阴历,二十九日及三十日为周期的太阴月历,三六五日为周期的太阳历等,不同周期的不同历法。我们用现代天文观测知道一年是三六五ܬ二四二二天,而玛雅人已测出一年是三六五•二四二○天。
玛雅人运算出来着名的金星公式:
(月球)20x13=260 260x2x73=37,960
(太阳)8x13=104  104x5x73=37,960
(金星)5x13=65  65x8x73=37,960
这些公式的意思是说,每一种周期经过三万七千九百六十天后,便会相遇在一条直线上,而根据玛雅人的神话传说,那时“神祉”就会到一处宁静的休息处所。 金星历年是指金星环绕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玛雅人费了三八四年的观察期,算出五八四天的金星历年(他们发觉金星在八个地球年中恰恰走了五圈,然后再重复 循环,便用五除八个地球年的天数──二九二○──得出五八四天),而今日计算则为五八三ܭ九二天,误差率每天不到十二秒,每月只有六分钟。以这么高的精确 度计算出金星历来,实在是件不可思议之事。
玛雅计日的单位出奇的大,考古学家已经知道的数值为:
二○日为一维纳尔
一八维纳尔为一屯等于三六○日
二○屯为一卡屯等于七二○○日
二○卡屯为一巴克屯等于一四万四○○○日
二○巴克屯为一匹克屯 等于二八八万日
二○匹克屯为一卡拉布屯 等于五七六○万日
二○卡拉布屯为一金奇耳屯 等于一一亿五二○○万日
二○金奇耳屯为一阿拉屯等于二三○亿四○○○万日
为何要发展出这么大的数字?这个数字单位大到即使是现代人也用不到。以今天的科学眼光来看,这么大的数字也许只有一种学科会用到,那就是天文学。天文学家常常要用很大的数字单位表示星系间的距离,只有天文学的“天文数字”才会这么大。

历法中的玛雅预言
在玛雅历法中,有一个叫“卓金历”的历法,这种历法以一年为二六○天计算,但奇怪的是,在太阳系内却没有一个适用这种历法的星球。依照这种历法,这颗行星的大致位置应在金星和地球之间。
“卓金历”中的这个符号,表达了玛雅人所描述的银河核心,并与我们所熟知的太极阴阳图非常相似。

有玛雅学者认为,这个叫“卓金历”的历法记载了“银河季候”的运行规律,而据“卓金历”所言:我们的地球现在已经在所谓的“第五个太阳纪”了,这是最后一 个“太阳纪”。在银河季候的这一段时期中,我们的太阳系正经历着一个历时五千一百多年的“大周期”。时间是从公元前三一一三年起到公元二○一二年止。在这 个“大周期”中,运动着的地球以及太阳系正在通过一束来自银河系核心的银河射线。这束射线的横截面直径为五一二五地球年。换言之,地球通过这束射线需要五 一二五年之久。
玛雅人把这个“大周期”划分为十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演化都有着十分详细的记载。在十三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又划分为二十个演化时期。每个时期历时约二十年。
这样的历法循环与中国的“天干”、“地支”十分相似,历法是循环不已的,而不是像西元纪年一直线似的没有终点。他们认为自创世以来,地球已经过四个太阳纪。
当太阳系诸星体经历完了这束银河射线作用下的“大周期”之后,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玛雅人称这个变化为“同化银河系”。
从玛雅预言中的“大周期”的时间上看,到今天已经接近尾声了。从一九九二年到二○一二年这二十年的时期中,我们的地球已进入了“大周期”最后阶段的最后一 个时期。玛雅人认为这是“同化银河系”之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他们称之为“地球更新期”。在这个时期中,地球要完全达到净化。而在“地球更新期”过后 地球将走出银河射线,进入“同化银河系”的新阶段。
既然玛雅人的历法如此精准,那么他们的预言应该也有一番根据。在环境污染严重,天灾人祸不断的今日,我们可以想想,玛雅人的预言究竟在提醒我们什么事情?
玛雅人与中国人
以下从几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玛雅人与中国人关系的蛛丝马迹。
文字:玛雅人使用象形文字,文字的发展水平与中国的象形文字很相近,但符号组合比汉字还复杂,至今尚未有人能完全解读。 艺术:以袋足彩陶罐袋为例,罐上的乳状袋足和鲜艳的色彩,以及对比强烈的红、黑色几何图案非常醒目。目前考古学家发现,乳状袋足是中国史前陶器中最有特色 的器形,但它竟然在美洲多支印地安民族的陶器上可以看到。 玉器:玛雅文物中有很多是玉器,在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和美洲玛雅人两个民族,喜爱玉石并且具备精巧的玉器雕琢能力。更为巧合的是这两个民族都有把玉与生命、 繁衍连系起来的信仰,有些玛雅玉器竟与江南史前文化─良渚文化的玉饰惊人的相似。 信仰:玛雅文化中的羽蛇神形象与中国腾云驾雾的龙有些相像。玛雅壁画上的羽蛇神头像、玛雅祭司所持双头棍上的蛇头雕刻也接近龙头的造型。除此以外,玛雅人 对于羽蛇神,和中国人对于龙的祭拜,都与祈雨有关。 人种:从人种学上来看,玛雅人和中国人都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的独有特徵,而且研究证明玛雅人与中国人的掌纹线极为近似。 太极图:在玛雅的废墟中,竟发现与中国一样的太极图,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阴阳鱼”。

神秘的文物
火箭浮雕
考古学家在谜一般的玛雅遗迹中搜寻多年,找到许多玛雅的文物,其中有许多令人难以理解其中的涵义。然而最令人惊讶的是,其中有些可以辨识的竟然跟今日的尖端科技非常的接近。
一九四八年到一九五二年间,墨西哥籍考古学家路利教授 (Alberto Ruz Lhuiller)在巴伦杰神殿的“碑铭神庙 (The Temple of The Inscriptions)”中,发现在巨大石室的墙上刻有九位盛装的神官,及一位带有奇妙头饰的青年浮雕。经过仔细地观察,发现这个浮雕与现在的太空船 十分相似!浮雕中的图画,画着一个青年正在操作一台机器,这个机器的前端是流线型的,看起来十分精密复杂,还有类似仪表的东西。青年头戴头盔,头盔上有两 条管子接着。他弯着腰和膝盖。双手正在操纵着一些操纵杆,位置较高的一只手正在调节把手般的东西,较低那只手的四根指头,在操纵类似摩托车把手般的控制 器。双眼前视。左脚跟搁放在有好几道槽痕的踏板上。操纵者后面有个类似内燃机的设备。内燃机箱后方可以看到有火焰喷出。

玛雅碑铭神庙的浮雕中,刻画了一个带头盔的青年,正在操作一台类似飞行器的机器
路利教授在巴伦杰神殿所发现的浮雕和玛雅碑文有密切的关系。被解读出来的碑文中,一节这样描述“白色的太阳之子,仿效雷神,从两手中喷出火……。”怀疑的 人会说,这段恐怕是古代玛雅人对太阳崇敬所想像出来的情景。但是根据路利教授所发现的石雕,及碑文中所记载的那节却是“真实”。
仔细想想,这个浮雕看起来与登陆月球的登月小艇真有几分类似呢。如果这张图真的是当初玛雅人照着他们建造的机器画的,那么他们已经具备从事太空探险的能力。也许那些精密的历法,正是遨游太空的玛雅人所需要的。

水晶头颅骨
一九二七年在中美洲的贝利兹(Belize)的玛雅遗迹中发现的水晶制成的头颅骨就更令人叹为观止了。这颗水晶头颅骨完全以石英石加工研磨而成,大小几乎和人类的头颅骨相同。高一二ܮ七公分,重五ܬ二公斤,是依照一个女人的头颅骨所雕成。

玛雅人依照人的头骨所雕成的水晶头骨,展现了成熟的解剖学与光学技术。并且利用了某种现在科技仍未掌握的碰撞技术所制成(图片提供:“水晶头骨之谜”的作 者Chris Morton & Ceri Louise,中文版由Shanghai Bertelsmann Culture Industry出版,简体中文版由Current Affairs Publishing House出版)
从照片看起来这头颅骨不仅外观十分逼真,而且内部结构都与人的颅骨骨骼构造完全相符。其工艺水平极高,隐藏在基底的菱镜和眼窝里用手工琢磨的透镜组合在一起,发出眩目的亮光。
我们知道,现代光学技术产生于十七世纪,而人类准确地认识自己的骨骼结构更是十八世纪解剖学兴起以后的事。这个水晶头颅骨却是在非常了解人体骨骼构造和光学原理的基础上雕刻成的,玛雅人是怎样掌握这些高深的解剖学和光学知识的呢?
还有,水晶即石英晶体,它的硬度非常高,仅次于钻石(即金钢石)和刚玉,用铜、铁或石制工具,都无法加工它。即使是现代人,要雕琢这样的水晶制品,也只能使用金钢石等现代工具。经研究证实,此水晶头颅骨是利用某种碰撞力量雕刻成的,但现在科技仍未掌握此技术。
从这个奇异的水晶头颅骨来看,玛雅人掌握的工艺技术,相当高超。现代人引以为傲的工艺技术跟这个水晶头颅骨比起来,真是黯然失色!

以现代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发展速度来看,我们恐怕至少还要五十或上百年才跟得上玛雅人的科技水平呢!

揭开亚马逊密林中黄金城之谜 (图)




在古代,有一个以南美秘鲁为心的印加帝国,十分强盛,京城内所有的宫殿和神殿都是用大量金银装饰而成,金碧辉煌,灿烂无比。16世纪初,西班牙人推翻了印 加帝国,掠夺了所有黄金宝石,西班牙统帅庇萨罗听说印加帝国的黄金全是从一个叫帕蒂的酋长统治的玛诺阿国运来的,而且那里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庇萨罗立即组 织探险队,开赴位于亚马逊密林深处的黄金城。然而在这个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里,每前进一步都意味着恐惧和死亡,这里有猛兽毒蛇,有野蛮的食人部落,有迷失 道路和威胁,一支支探险队或失望而归,或下落不明,使庇萨罗遥望这片森林只有以想象自慰了。


随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荷兰人和德国人风闻黄金城的消息,谁都想一攫千金,于是蜂拥而至,深入亚马逊密林。其中,有位叫凯萨达的西班牙人率领 约716名探险队员向黄金城进发,在付出550条性命的惨重代价后,终于在康迪那玛尔加平原发现了黄金城和传说中的黄金湖,找到了价值300万美元的翡翠 宝石,然而这仅是黄金城难以估价的财宝中的微小部分。




传说中的黄金湖就是哥伦比亚的瓜达维达湖。在17世纪初时,一位印第安族最后一位国王的侄儿向人们描述了在黄金湖畔所举行的传统加冕仪式:当时,王位继承 人全身被涂上金粉,如同黄金塑就,然后在湖中畅游,洗去金粉,他的臣民纷纷献上黄金、翡翠,堆在他的脚旁,这位新国王将所有黄金丢进湖中,作为对上帝的奉 献,这种传统仪式举行过无数次,可见黄金湖的蕴藏量对人们的诱惑了。




从16世纪以来,对黄金湖的打捞一直没有停止过。1545年一支由西班牙人组织的寻宝队,在3个月时间内就从较浅的湖底捞起几百件黄金用品。1911年, 英国一家公司挖了一条地道,将湖水抽干了,但太阳很快地把厚厚的泥浆晒成干硬的泥板,当英国人再从英国运来钻探设备时,湖中再度充满湖水,这次代价巨昂的 打捞归于失败。 



1974年,哥伦比亚政府担心湖中宝藏落入他人之手,出动军队来保护这个黄金湖,从此再也无人能够接近这批宝藏。于是,神秘的黄金湖便成为一个无法揭开的谜底了。

百年相馆淹水 意外发现阮玲玉照

老一辈的观众应该还记得一代歌后周璇,或者是曾经红透半边天的阮玲玉。上海一家开了近百年的老相馆,这几天因为地下室淹水,在抢救照片时,意外发现这些红极一时的女明星艺术照,价值难以估计。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都是这家,上海百年相馆「王开照相馆」所珍藏的。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就是这些当年一线女明星的珍贵照片。

这是当年阮玲玉最红的时候所拍的宣传照,亮丽的外型让她红透半边天。另外这张则是一代歌后周璇17岁时的艺术照,清秀的脸庞,还是看的出有大将之风。上海王开相馆经理孙孟英:「我们这个是原照而且是真迹,所以它整个色彩也好,整个照片形象也好,都是保持原汁原味。」

这些保存完好的影星老照片,其实原本封存在王开相馆地下室。一次的水灾,工作人员抢救照片时,意外翻出这些女明星的艺术照,当然也还有一些2、30年代来到相馆拍摄沙龙照。这些陈旧的回忆,还真的让人回味无穷。
 

超自然科学与古文明科技

古文明一直是现今无法想像的谜团, UFO一直是人类科技无法跨越的领域,奇珍异兽总会令人大开眼界! Ancient civilization has always been a mystery today can not imagine, UFO has been unable to hum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ross the field, rare animals will always an eye-opener!

使用政策 Usage Poli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