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立中山大学及高雄正修科技大学合作,从中石化台南安顺厂遭戴奥辛污染的土壤样本中,发现一种细菌会「吃」有毒的戴奥辛,吃得快又多。
研究团队还研发出「抓」出此种细菌的技术;这项发现将是最经济且有效的遭戴奥辛污染土壤的整治方法。
「这些细菌大量繁殖後,只要移入受戴奥辛污染的土壤中,经过一段断时间细菌增生到足够数量,即可『吃』掉戴奥辛,不必移除土壤另行客土,将可省下高达一、二百亿的整治经费」,正修科技大学超微量分析研究科技中心主任张简国平昨天说,这种细菌是「戴奥辛的天然剋星」。
「从土壤中怎么去抓这种细菌是高难度技术」。他表示,上周已与合作的中山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向经济部标準检验局申请专利。研究团队也将在国际知名的科学期刊中发表研究成果,让学术界分享这项新发现。
中石化台南安顺厂设厂四十余年,造成厂区和附近土地严重戴奥辛污染,不仅居民健康受损,受污染的国土必须耗费巨资整治、移除,目前先分五年编列十三亿元的养殖补偿及受害民众健康照顾费用,污染土地目前列为整治场址,等於废弃。
张简国平说,安顺厂污染的土壤,经检测有数百种细菌,既然细菌可以在污染的土壤中生存并繁殖,代表「有东西」让它吃,这牵涉到微生物专业,因此找中山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合作研究。
正修科大与中山大学一年来不断精密实验,动员教授群与硕博士生,在土壤样本中将数百种菌种筛选出会吃有毒的戴奥辛土壤的细菌,「而且吃得很快」。
「要从数百种菌中,找出到底是哪一种菌吃得快又多,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张简国平表示,必须先利用显微镜找出各种菌,再以困难的纯化步骤,找出以戴奥辛为食源的菌种,其他的菌经实验发现吃的速度很慢,「无法担当大任(整治土壤)」。
他不愿透露细菌名称,表示近日会公开发表研究成果;从经济面看,如果能利用大自然中繁殖快速的细菌,对受戴奥辛污染土地发挥自净作用,会是最省钱的整治方法。
「过去环境检测单位及学术单位,都以检测污染物为重点,未曾与微生物界连结」,张简国平表示,正修与中山对此一重大发现都感到十分兴奋,形容这是「很劲爆的发现」。
正修科技大学、中山大学、高师大附中等3校教授及学生昨天罕见联合召开记者会,指出世纪之毒「戴奥辛」首见微生物分解,经由高师大附中同学李雅婷以金钢蚯蚓分解土壤原理,研究出以微生物菌株分解戴奥辛,可分解9成以上戴奥辛,且大幅成本降低,对於处理「世纪之毒」戴奥辛方法堪称一大突破。
正修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与高师大附中昨天就戴奥辛分解技术大突破召开记者会,是由高师大附中二年级学生李雅廷在基础化学「土壤的污染与防治」课程中,介绍中石化安顺厂周边遭受戴奥辛污染情形,造成许许多多的生物浩劫,引发她的研究兴趣。
李雅婷在记者会中表示,基础化学课程看到一幅令人触目惊心遭戴奥辛污染的照片後,在曾莺芳老师指导下,心想蚯蚓可以分解泥土中的毒性物质,分解戴奥辛不知效果如何,遂以金刚蚯蚓復育作为清除戴奥辛的研究,由於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条件限制,蚯蚓於两天内全数死亡,却意外发现蚯蚓在死亡後1週竟遭受其他微生物分解,推测土壤中依旧有微生物生存,於是转以微生物来降解戴奥辛研究。
在中山大学生物科学系及正修科大超微量中心共同研究後发现,Pseudomonas mendocina NSYSU菌株具有分解戴奥辛的奇异功能,正修科大超微量中心主任张简国平指出,属腔肠动物的蚯蚓每天可以吃下体重5倍的泥土,再经由体内酵素加以分解,经由耐汞实验发现,可以承受60多PPM,更可分解掉9成以上戴奥辛,这个发现是文献未曾看见的。
中山大学生物系博士生林伟志指出,利用微生物代谢能力对土壤中戴奥辛污染物进行分解,被认为土壤整治復育最具潜力方法,特性为微生物具备分解与转化有机物的能力,可将污染物转变为无害的简单化合物,只要在污染场址加入微生物即可现地復育不需要挖掘、搬运污染土壤,可避免污染範围扩大,并可节省大量成本。至於何时可面全面运用到市面,张简国平表示,现阶段正申请专利中,经由相关实验审核,由於专利申请非常耗时,何时能够获准不得而知。
研究团队还研发出「抓」出此种细菌的技术;这项发现将是最经济且有效的遭戴奥辛污染土壤的整治方法。
「这些细菌大量繁殖後,只要移入受戴奥辛污染的土壤中,经过一段断时间细菌增生到足够数量,即可『吃』掉戴奥辛,不必移除土壤另行客土,将可省下高达一、二百亿的整治经费」,正修科技大学超微量分析研究科技中心主任张简国平昨天说,这种细菌是「戴奥辛的天然剋星」。
「从土壤中怎么去抓这种细菌是高难度技术」。他表示,上周已与合作的中山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向经济部标準检验局申请专利。研究团队也将在国际知名的科学期刊中发表研究成果,让学术界分享这项新发现。
中石化台南安顺厂设厂四十余年,造成厂区和附近土地严重戴奥辛污染,不仅居民健康受损,受污染的国土必须耗费巨资整治、移除,目前先分五年编列十三亿元的养殖补偿及受害民众健康照顾费用,污染土地目前列为整治场址,等於废弃。
张简国平说,安顺厂污染的土壤,经检测有数百种细菌,既然细菌可以在污染的土壤中生存并繁殖,代表「有东西」让它吃,这牵涉到微生物专业,因此找中山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合作研究。
正修科大与中山大学一年来不断精密实验,动员教授群与硕博士生,在土壤样本中将数百种菌种筛选出会吃有毒的戴奥辛土壤的细菌,「而且吃得很快」。
「要从数百种菌中,找出到底是哪一种菌吃得快又多,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张简国平表示,必须先利用显微镜找出各种菌,再以困难的纯化步骤,找出以戴奥辛为食源的菌种,其他的菌经实验发现吃的速度很慢,「无法担当大任(整治土壤)」。
他不愿透露细菌名称,表示近日会公开发表研究成果;从经济面看,如果能利用大自然中繁殖快速的细菌,对受戴奥辛污染土地发挥自净作用,会是最省钱的整治方法。
「过去环境检测单位及学术单位,都以检测污染物为重点,未曾与微生物界连结」,张简国平表示,正修与中山对此一重大发现都感到十分兴奋,形容这是「很劲爆的发现」。
正修科技大学、中山大学、高师大附中等3校教授及学生昨天罕见联合召开记者会,指出世纪之毒「戴奥辛」首见微生物分解,经由高师大附中同学李雅婷以金钢蚯蚓分解土壤原理,研究出以微生物菌株分解戴奥辛,可分解9成以上戴奥辛,且大幅成本降低,对於处理「世纪之毒」戴奥辛方法堪称一大突破。
正修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与高师大附中昨天就戴奥辛分解技术大突破召开记者会,是由高师大附中二年级学生李雅廷在基础化学「土壤的污染与防治」课程中,介绍中石化安顺厂周边遭受戴奥辛污染情形,造成许许多多的生物浩劫,引发她的研究兴趣。
李雅婷在记者会中表示,基础化学课程看到一幅令人触目惊心遭戴奥辛污染的照片後,在曾莺芳老师指导下,心想蚯蚓可以分解泥土中的毒性物质,分解戴奥辛不知效果如何,遂以金刚蚯蚓復育作为清除戴奥辛的研究,由於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条件限制,蚯蚓於两天内全数死亡,却意外发现蚯蚓在死亡後1週竟遭受其他微生物分解,推测土壤中依旧有微生物生存,於是转以微生物来降解戴奥辛研究。
在中山大学生物科学系及正修科大超微量中心共同研究後发现,Pseudomonas mendocina NSYSU菌株具有分解戴奥辛的奇异功能,正修科大超微量中心主任张简国平指出,属腔肠动物的蚯蚓每天可以吃下体重5倍的泥土,再经由体内酵素加以分解,经由耐汞实验发现,可以承受60多PPM,更可分解掉9成以上戴奥辛,这个发现是文献未曾看见的。
中山大学生物系博士生林伟志指出,利用微生物代谢能力对土壤中戴奥辛污染物进行分解,被认为土壤整治復育最具潜力方法,特性为微生物具备分解与转化有机物的能力,可将污染物转变为无害的简单化合物,只要在污染场址加入微生物即可现地復育不需要挖掘、搬运污染土壤,可避免污染範围扩大,并可节省大量成本。至於何时可面全面运用到市面,张简国平表示,现阶段正申请专利中,经由相关实验审核,由於专利申请非常耗时,何时能够获准不得而知。
~~~~~~~~~~~~~~~~~~~~~~~~~~~~~~~~~~~~~~~~~~~~~~~~~~~~~~~~~~~~~~~~~~~~
戴奥辛 ( Dioxin ) - 经由废弃物(垃圾)燃烧 过程中 所产生之 戴奥辛 ( Dioxin ),被称之为『世纪之毒』, 戴奥辛 因此成为 各国 所关切的 环境污染 议题,台湾在 80 年代,大发废五金工业区,因 露天燃烧 废 电缆 焚化所产生之 戴奥辛 震撼 !! 相信 民众 仍记忆犹新。近来,戴奥辛 因被认为具有「环境荷尔蒙」的作用,将严重影响干扰 男性生殖能力,更加引发各国之高度关注。
0 comments:
发表评论